中学文章选摘

中小学时期的很多习作、日记等文章尚未完成电子化保存,这里仅选摘三篇中学时期所写的文章,其中有随笔感悟,也有发言讲稿。

2010 从心出发

今天动笔写到“2010”的时候,感到异常不适应,这就好像我们每升一个年级时总要在开学初写错年级、班级好多次一样吧。2010 年,新的年份,新的起点,我们又出发。

边看电视上回放的庆祝新年活动,脑子里断断续续地想起了许多 2009 年的片段,看来是要对 2009 年作一个小结了。2009 年是怎么开始的我已经不记得了,只知道是在这年的第一场,也是最后一场飞雪中离去的。

悦事

“喜悦”,似乎很难形容平时的学习与生活。在学校里,每天三点一线:寝室——教室——食堂,真得很难说能有什么悦事。那么,也许在苦中寻乐的过程也是一种悦事吧。

5 月,春末。学校组织的“五月放歌”班级集体歌唱比赛是我们在高一阶段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。五月(其实已经快六月了)的天空下,一群 16 周岁的少年围坐草坪,放声高歌。比赛,自然有好有坏。凭借一支改编歌曲《浦中欢迎你》博得了评委老师的青睐,我们毫无悬念地夺得了第一(巧的是,前四名均被四楼的四个班级夺走)。那天,我们的脸上满是笑容,为 101 最后的集体活动庆功。比赛后,身着白色T恤的我们,在草坪上、在教室里拍集体照。有人说,还有一个月呢,为什么这么早拍;这时一位同学说:“因为下面的一个月是给我们拼的。”不错,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在战斗,为了期末的联考。

11 月,初冬。浦江中学迎来建校 70 周年华诞。那天,校园里彩旗飘扬、红灯高挂,四方宾朋咸来道贺。这是浦中之一大乐事,我等也借诸多庆祝活动同乐。

12 月,得金华市文科知识竞赛三等奖,亦为一乐。

选择

2009 年值得细细品味的似乎不像 2008 年那样多,不过对我而言,文理分科大概是最重要的吧。

说实话,在拿到分科志愿表之前,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考虑是选文还是理。心里想着:再说再说,等拿到分科志愿表了再考虑也不迟。这种心理似乎有点像小学课文《寒号鸟》里的主角——寒号鸟那种得过且过的心态。可是当我真真切切地“触摸到”分科志愿表时,我意识到,逃避这个选择题是不可能的。想想看,文理就像一面旗帜,正如江泽民主席说的: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,旗帜就是方向。”选文或选理,这决定着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,马虎不得。

还记得是 5 月 1 日上午吧,我和爸妈认真地谈了这事儿。老爸老妈很民主:让我自己选择。他们并不过多干涉,只是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。选文选理,再难也要选,我翻看自己高一以来的历次月考成绩,发现自己更倾向于文科,理由有二:一是对政史地更有兴趣;二是虽然自己能把理化学好,但要花大力气,会学得很累。就这样,我郑重地在文理分科志愿表上填上了“文科”二字。

不会忘记 2009 年 5 月 1 号,我选择文科的日子;也不会忘记即将到来的 2010 年 1 月 13 日——物理化学会考日——永远告别理化的日子。

2010

昨晚,看央视纪录片《大国崛起》。看着看着困了就靠着枕头睡着了,这本世纪初头十年最后一夜,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去了。好吧,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。

这十年占据了目前生命里近一半的时间;这十年间长大了、长高了,从一个小孩子长到今天这个样子。2009 年我高二了,2010 年我即将高三。这是一个质的飞跃,更是一个全新的展望。

2010 年是一个新的开始,一个别样的启程。2010 年我要做的有很多很多,我要坚强勇敢地过好每一天。2010 年,不畏惧失败,更不向失败妥协,因为——梦在,心在!我将从心出发。

写于2010年1月1日晚

三角潭林场的五月

本文发表于《浙江省浦江中学校报》,军训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至5月21日。

进入高中,就意味着必须接受军训考验。对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人来说,无疑是一种挑战,一种自我挑战。在这短短的军训期间,我们要与同学互帮互助,团结一致;我们要从原本懒散的生活中脱离出来,参加严格训练,接受阳光洗礼,面对种种考验。

穿上军装,带上军帽,站如松柏,行如旋风,那是我们的英姿;“东风吹,战鼓擂,拉歌场上谁怕谁”,那是我们在呐喊;团结一致,奋斗顽强,那是我们的作风。

目视教官, 一二十多岁年轻人,在他那黝黑的脸上写满了严肃和认真。在军训的时候对我们的要求很高:只要大家不努力,他就会批评我们;只要大家动作不规范,他就会一而再,再而三地示范给我们看,一丝不苟。军姿的纹丝不动,跨步的整齐有力,使我们真正体会到军人的一丝不苟。他还很爱笑,休息时常与我们聊军营中的故事。

看同学,一开始个个神采飞扬,对军训充满了好奇。可是到后来,问题来了:不断有同学中暑、晕倒。有的同学开始发牢骚,抱怨声四起:军训很苦很累!但在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导下,训练场上开始有我们整齐的步伐、阵阵洪亮的口号声。教官晚上教我们唱军营歌曲,《团结就是力量》、《当那一天真的来临》一首首军歌在耳畔回荡,训练场上又多了嘹亮的军歌声。

总教官吹哨集合吃饭。集合完毕,同学们喊口号进食堂。进食堂后,我们要一桌10个人围桌子站着,不准乱动,不许讲话。有的同学眼巴巴地望着饭菜,却吃不到,肚子强烈做出反抗——“咕噜,咕噜”直叫。必须等总教官喊“坐下”才可以坐,并且不能太吵,如果太吵,教官便喊“起立”,我们就得再站起来,如此循环。坐下后必须挺直腰,两手放膝盖上,等总教官喊“开饭”才可以吃。

汶川大地震,我们为遇难者默哀,为灾区人民捐款,每个同学捐得不多,240个人却有六千多元!“水滴石穿,绳锯木断”微小的力量一旦积攒起来,产生无比的威力!民族凝聚力在此刻最大化!了解地震灾情,观看电视报道,同情心、感动。

在军训中,很苦很累,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,战胜自我,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。站军姿,烈日下曝晒一个小时,皮肤变成黑黝黝的,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,能增添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呢?练转身,体现了我们活跃敏捷的思维,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。训练的每一个动作,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,合作的力量,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。

谁笑到最后,谁是最终的胜利者;谁坚持到最后,谁才是真正的英雄,谁才是战胜了自我的强者。荷花没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志,就不会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位君子;梅花没有傲立霜雪的勇气,就不会成为残酷冬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;人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,就不会成为紧张军训中的一颗亮星。

初中毕业典礼发言稿

各位老师同学:

大家好!今天我代表全体九年级同学向这段难以忘怀的岁月道别!我们即将为初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,告别初中,这个令我们心动,也抚育我们成长的知识殿堂。

结束了紧张的中考,面对自由轻松的喜悦,不禁多了一分感慨:我们毕业了!我们即将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,告别和蔼的老师,告别亲爱的母校,丝丝回忆伴着点点愁绪涌上了心头。

回想起,刚进入初中时,一切是那么陌生,我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,带着点点稚嫩翻开生活的新页,步入青春的殿堂;怀着点点羞涩与老师、同学共建和谐的班级。这一切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,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,就要成为永远的回忆。

在这里,我们不仅长了智慧,更长了身体。课堂上,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还由一条线段知道了画一个圆,更知道了 26 个字母的奇妙组合;我们能透过眼花缭乱的霓虹灯清晰地看清其中的光线,还能自制氢气、氧气;我们明白了生物界的丰富多彩,更懂得了修身之道、立身之本;我们了解地球村,还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。

记得运动会上,同学们积极参与,将汗水洒在操场上;艺术节上,同学们各展才艺,体现青春的朝气。友谊、团结和彼此的鼓励,让我们凝聚在一起,共同抒写九年级的神话。这份纯真的友情,不会随着时光的飞逝而有任何消减!

三年来,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。我们顽皮过、倔强过、吵闹过,但老师却从未放弃过我们,是你们教会我们知识,使我们学会耐心和踏实。老师们不厌其烦地在黑板上书写,任凭白色染上指尖。我们看在心里,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。

各种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,学期结束时的点点荣誉给我们的精神鼓舞,令我们无法忘怀,这是母校对我们的点滴关切之爱。我们以身为实验中学的一分子而骄傲。现在的我们,站在时间的交汇点上,回望过去,远眺未来,原来,毕业是伤感而张扬的告别!

在这毕业之际,我代表全体九年级同学向母校以及各位老师由衷地说一声:谢谢!我们的未来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!

2008年7月3日

邻居们的例行晨会

七八月份,大热天的,清晨太阳就老高了。起床了,待在家里吧,闷得慌;逛逛街购物呢,又太热。正好,我家门口有花坛、石凳,环境虽算不上雅致也还不错。花坛中浓密高大的树木的树叶丫杈交错重叠,虽没有喜鹊、杜鹃的鸣叫,但是有麻雀的嬉戏。

就这样,慢慢地,这儿便成了附近隔壁邻居们上午乘凉、聊天的好去处。聊聊天也不是仅仅关于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,奇闻轶事、道听途说的也有,还常常说说议议国家大事、时政要闻,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出出点子。要是等会儿再过来个三四岁的小孩,冲着他那可爱的模样,大家还会逗逗他,爽朗的笑声便像刚开的水沸腾开来。

后来啊,每天早上来这儿报到“开会”成了惯例,要是你哪天迟到了或是没有来,大家都要问问怎么回事儿呢!这不,到了暑假,即使老爸老妈不来催我起床,邻居们的侃大山似的“开会”的热情气氛也把我给“热”醒了。听——

“你家孩子考上了没有啊?”

“还不知道呢!你家的呢?”

“瞧,这不刚知道嘛!考上了,×××大学!这《都市快报》你拿去看看,上面有投档分数线。”

瞧,邮递员刚把印有我省高考文、理科地二批投档分数线的《都市快报》送到手上,尚未被录取的几位家有考生的家长们便急切地翻看查对。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分数达到了投档分数线,便立马掏出手机去告诉家长。

“喂,你快看看家里8月3日的《都市快报》有没有,那儿印有投档线!如果没有就快去买一份。”听听,这位妈妈已经急不可待了。

“没事儿,没事儿的,把这份拿去好了。” 《都市快报》的主人——一位大爷看着她急切的样子,便递给她报纸。边道谢边往家里赶,这位母亲拿着报纸快步跑着离开了我们的视线。哎,真是家有考生,可怜天下父母心啊!

过了会儿,渐渐地,来“与会”的人越来越多,椅凳便紧张起来。礼让一番当然是少不了的;但邻居们却认为增加移动的椅凳,治标不治本,纷纷为我家门口的“开会场所”改造出谋划策。

“这地儿太小了,你们应该多弄几个石凳。”

“不不,干脆把这棵桂花树砍了,把花坛用水泥抹平了,那地方不就大了三四倍了!”

“对对,还要再开个冷饮摊,卖卖冷饮,多好啊!”

天哪,竟然想到把长了十来年的桂花树给砍了当“开会场所”,这“规划局长”当得太荒唐了吧!可我家这些邻居就是这么热心肠:有点儿事都愿意帮,需要东西吧也都愿意借。连小贩卖肉卖菜的,也愿意常来,你说热不闹热闹?

“快中午了,我要回去做饭了,先走了啊。”

“我也回去了,饭还没做呢!”

随着太阳渐高,“会议”也就自然而然的散了。全国上下不是构建“和谐社会”吗?我看就凭这个,我们小区这些邻里就应该评为“和睦邻里模范”!

2009年8月5日

中学文章选摘
本文作者
班班
发布于
2008-07-03
许可协议
禁止转载引用
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,请先获得作者授权!
喜欢这篇文章?赞赏一下吧!
赞赏作者